国联期货_【期市观察】2021.10.11-10.15

由 国联期货 发表于2021-10-15 17:16:23

【第一部分  贵金属】

1.贵金属:通胀主导、反弹继续

能源危机,通胀再起;且美元呈偏弱状态,市场处在中级反弹阶段,会持续至明年2-3月份。

第二部分  农产品

2.棉花:短期仍然看涨,观望情绪渐浓

籽棉收购已降温,成本仍在上行。消费低迷,但有所回暖。市场观望情绪渐浓,短期仍可看多。

3.生猪:供过于求,震荡寻底延续

消费旺季临近,叠加政府收储,需求有所改善,但供大于求短期难以改变,中长期维持寻底态势。

4.豆粕:调整时间延长

美豆面临阶段性收获压力,叠加油品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豆粕弱势调整时间延长,长期仍看涨。

5.花生:供需暂宽松 短期下方仍有空间

新季花生丰产,陈米库存偏高,需求暂时不佳,短期内呈供需宽松格局,盘面下方仍有空间。

第三部分  工业品

6.铜:降准预期炒作,铜价表现强势

当前市场存在降准预期,铜库存处于极低水平,铜价重回强势表现。

7.铝:限电减产范围扩大,铝价再创新高

电力短缺持续,国内外均受影响,近期沪铝价格或将延续偏强的表现。

8.镍:短线易涨难跌

在有色金属全线上涨带动下,镍短线易涨难跌。

9.不锈钢:仍有向上空间

不锈钢限产持续下,或可期待一波需求向好带动的行情。

10.PVC:短暂回调 需求支撑良好

PVC供需情况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11.玻璃:需求不足 后期继续看跌

金九银十旺成色不足基本已成定局。

12.橡胶:汽车产量环比显著回升 进入供需双增阶段

芯片短缺问题好转,9月汽车产量环比回升。

13.PTA&短纤:PTA供应端继续收缩 短纤价格创上市以来新高

在棉花暴涨带动下短纤强势涨停,适当注意冲高回落风险。

14.动力煤:现货高涨基差仍大 关注能耗双控成效

现货快速上涨之后,带动期价持续上行,仍有向上修复基差的驱动。

15.钢市:弱势经济数据兑现 关注能否利空出尽

关注下周房地产数据,若压减产能延续,缺货、缺规格几率上升,钢价仍有望上涨。

16.焦炭:仍有向上冲击的动力

随着时间推移,期价向现货价靠拢。

17.铁矿石:震荡式向上

震荡式向上,可尝试波段式做多。

↑↓    上下滚动查看本期目录


1

贵金属:通胀主导,反弹继续

1.市场表现

COMEX黄金指数最新报价为1792.0美元/盎司,白银为23.51美元/盎司。

战略上,COMEX黄金市场的顶部在去年8月就已显现。可以说,市场整体处在大空头格局中。

本周,美元继续呈现ABC浪调整且弱势小C浪会持续一段时间;或许是美国9月非农就业数据不佳所至。但是,市场一致认为:这不会影响美联储下一步缩减QE”的时间表

本周,沪市贵金属追随COMEX市场而波动。一方面,能源危机,通胀再起;另一方面,尽管FED收缩预期,美元呈偏态势;再者,贵金属在技术上处于反弹阶段。

综合而言,我们推断:贵金属步入季节性反弹阶段,会持续至明年2-3月份。

今日AU2112合约报372.58/克,周5.04元;AG2112合约4983/千克,周195元。 

2.影响因素及分析

下面就影响贵金属的三大要素及演变来分析:美元、通胀、避险。

先看美元指数。周线上,W底部构造明显。经过小5浪上涨后,正处在ABC小调整中由于美元存在长期偏强格局因而贵金属反弹之路将是曲折的

从财政看,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法案。另有一项3.5万亿美元的财政预算需要通过。在现阶段,美国政府仍借助宽松财政,以便扶助经济和就业复苏。美国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5.4%,增幅高于预期。如此看来,通胀因素正在发酵!

从货币看,美国公布了9月较差的非农就业数据尽管如此,9月FED会议记录显示,确认刺激措施几乎可以肯定在今年底撤出,因决策者担心高通胀可能会持续。具体看FED11月开始缩减每月购债,并于2022年下旬加息一次。关注11月2-3日FED会议;其时宣布“缩减QE时间表”。或许美元因利多出尽反而会阶段性走弱。

从历史规律看,民主党执政时期,美元最终会步入强势周期。这是其执政理念所至。

再看通胀方面。能源危机席卷全球“文华工业品指数”保持上升趋势

COMEX原油看,尽管美国商业库存再度增加,国际原油并没有调整。这主要是能源短缺,可能加大原油需求(+50美元/桶)所至。加之普京总统说原油在冬季可能会上涨到100美元/桶。

OPEC+维持7月协议,从8-12月每月增产40万桶/日(增200万桶)。上周,美国商业库存再度增加610万桶(至4.27亿桶)。连续周增加并不是意外;每年9月后,美国商业库存通常转入累库阶段!另外,“伊核谈判”仍在进行,且伊朗渴望加大出口量(+130万桶)。因此,原油依旧存在调整的可能。然而,据OPEC预测:今年全球原油消费有望增长6.6%到595万桶/日!如此,在年底供应存在缺口(281万桶)。气象机构称,今年冬季是一个冷冬。因此,我们推测:原油就算有调整,但不会长和深,后将继续攀升持续到明年春季!看来,通胀“卷土重来”。

从工业品指数看,尽管“银十”来到,但工业品指数尚未调整,继续保持上涨态势。

我们原以为:淡季来临,工业品指数调整然而,因着全球能源短缺,工业品指数呈现淡季不淡的现象。至今,工业品指数保持上涨态势。或许,未来会有深幅调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宽松、短缺、冷冬及备货条件下,工业品涨势将持续至明年2-3月份。

最后看避险因素。除了能源短缺,全球风险因素正在下降

事件方面,新冠疫情在全球正在得到控制;但能源短缺的问题将在冬季会表现突出。

经济方面,截止10月9日当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减少到29.3万人,为去年3月中旬以来首次低于30万人。处在劳动力健康指标区间的上端。另外,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延长至12月初。

政治方面,地缘政治有所缓和。现重要的是中美贸易关系,存在改善的可能。

3.结论及策略

从宏观视角看,贵金属大空头格局已经显现。原因有三:1、黄金自15年上涨至20年秋,已经上涨了5年且创了历史新高!充分反映了通胀和美元贬值。2、美国经济趋于乐观,因疫情控制良好,年底或将逐渐收紧货币。3、据民主党执政时期的规律,美元最终会步入上升周期。

然而,从现阶段而言,贵金属将步入曲折的中级反弹阶段,且持续至明年2、3月份。这是因为国:1、能源紧张导致通胀再起,引发贵金属避险作用更显强些。2、就算美元总体偏强,但FED宣布“缩减QE”;那么极可能“利好出尽”而走弱。3、冷冬导致原油涨至100美元/桶!(吉明)


2

棉花:短期仍然看涨,观望情绪渐浓

1.市场表现

本周郑棉大幅上行,郑棉主力2201合约报22855元,周涨幅1600元。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21591元,上周五20150元,周涨幅1441元。

2. 影响因素及分析

本周,新疆棉市场价格仍在上行,新疆机采棉市场价格上涨至23000-23400元/吨,上涨500元/吨。当前籽棉收购降温,棉农惜售情绪较强,市场成交量不大。部分轧花厂因前期收购量不足,为维持生产工作,上调收购价,机采籽棉约11元/公斤。

需求方面,下游纺企原料库存充足,部分纺企采购补库,消费有所回暖,但整体需求仍然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仓单数据:截止10月14日,郑棉仓单量为3381,折合棉花约13.5万吨,仓单加速流出,处于近4年最低水平。

库存数据:截止10月8日,全国商业库存约124.9万吨,周环比减少约5.83万吨(降幅4.46%)。

出口数据:9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291.32亿美元,同比增加2.7%,其中纺织品出口124.09亿美元,同比下降5.7%,服装出口167.23亿美元,同比增长9.8%。2021年1-9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278.9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纺织品出口1052.3亿美元,同比下降10.8%,服装出口1226.6亿美元,同比增长25.4%。

USDA供需数据:中国方面,预估2021/22年度新棉产量为582.3万吨,同比减产59.9万吨;消费总量同比无变化;产需缺口达288.5万吨,同比扩大约60万吨;期末库存调减61万吨至793.7万吨,库存/消费比达91%。美国方面,预估2021/22年度新棉产量391.9万吨,环比下调11万吨,同比上调约74万吨;出口无增减,期末库存调增至69.7万吨,同比增加1.1万吨。全球方面,产量2618.5万吨,同比上调约176.8万吨,消费上调75.5万吨,期末库存下调69万吨。

3.结论及策略

市场已消化USDA的短暂利空,本周籽棉收购出现降温,但收购成本仍在上行。消费低迷,但有所回暖。市场观望情绪渐浓,短期仍可看多。(徐远帆)


3

生猪:供过于求,震荡寻底延续

1.市场表现

国庆假期后首个交易日,期货盘面延续回升态势,主力2201合约收于15175/吨周涨幅950元。现货价格较上周继续走跌,全国均价(外三元)13.13元/公斤,周涨幅约2.2元/公斤。

2.影响因素及分析

10月10日,收储3万吨猪肉,成交价格在20元/公斤,折算成生猪价格大约14-15元/公斤。当前已经在期货与现货的价格上反映了这一利好因素。

随着猪价不断下行,养殖利润持续缩小,养殖户开始淘汰落后母猪,目前生猪产业处在优化产业机构的阶段。根据农村部信息,能繁母猪的正常保有量应稳定在4100万头,目前4500万头的量已严重超标。供给过剩仍然是市场主要矛盾,短时间内很难改变,逐步优化和控制能繁母猪的质量和数量,才是我国生猪产业正确的方向。

供给方面,供应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1、生猪存栏持续增加,2、冻肉库存仍处高位。我们预计生猪供大于求的格局将延续至明年一季度末。需求方面,下半年进入消费旺季区间,我们预计猪肉消费量将逐步提升。

能繁母猪数据:截止8月31日(最新数据),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500.31万头,连续两月下滑。

3.结论及策略

现货价格回升至13元/公斤附近,期货价格仍有约2000元/吨的升水。消费旺季临近,叠加政府收储,需求有所改善,但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难以改变,中长期维持寻底态势。(徐远帆


4

豆粕:调整时间延长

1.市场表现

CBOT大豆本周以下跌为主,主力合约最新价格1210美分。国内豆粕跟随下跌,主力2201合约收于3263/吨,周度跌87/吨

2.影响因素及分析

10月份USDA供需报告上调了美豆新作的单产、产量及库存,上调数量超越市场预期,报告利空,CBOT大豆主力合约当日大跌2.4%。具体数据:2021/22年度,种植面积8720万英亩(持平);收获面积8640万英亩(持平);单产51.5蒲/英亩(前值50.6,环比增0.9);产量44.48亿蒲(前值43.74,环比增0.74);期末库存3.2亿蒲(前值1.85,环比增1.35)。

美豆收割进度上,相对较快。截至10月10日,美国大豆收割工作完成了49%,一周前34%,上年同期58%,五年平均进度40%。大豆优良率59%,比一周前提高1%。南美种植进度上,巴西大豆主产区天气情况良好,有利于大豆种植。截至10月9日,巴西2021/22年度大豆播种率为12.4%,上周为3.9%,去年同期为2.8%。

对于未来CBOT大豆走势的预想:眼下南美巴西大豆陆续开始种植,拉尼娜现象似乎逐渐发酵。目前Nino3.4区域的海水温度已经再次接近拉尼娜临界值,根据NOAA的预测模型,今年冬天发生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70%-80%,2020/21年度的拉尼娜现象还近在眼前,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发生连续拉尼娜现象。而拉尼娜造成的最直接影响便是导致南美继续干旱,南美大豆单产可能受到威胁(主要是阿根廷)。因此在南美大豆窗口期若进行天气炒作,那么也将带动CBOT大豆价格进一步走高。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带动生物柴油的原材料植物油也大幅上涨。油粕跷跷板效应显著,美国豆粕出现反向大跌,国内连粕跟随,且跌幅更大。从技术上看,前期三角形调整结束后,市场选择了向下的方向,短时间内预计豆粕还是以下跌调整为主,但不改变中长期第四浪的判断,目前来看调整的时间将产生延长,待四浪调整结束后,结合对南美大豆天气炒作的预断,豆粕或许在CBOT大豆的带动下再一次冲高。

3.结论及策略

美豆收割进度加快,CBOT大豆面临阶段性收获压力,叠加油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豆粕弱势调整时间延长。长期角度看,拉尼娜逐渐发酵,在南美大豆窗口期发生炒作的概率比较大。因此豆粕走势上,调整之后预判还将进一步上涨,启动时间或将延后至明年。(姜颖)


5

花生:供需暂宽松,短期下方仍有空间

1.市场表现

花生期货本周反弹至9000元/吨附近时遭遇阻力,继续维持弱势下跌走势,主力合约2201收盘价8560元/吨,周度涨102元/吨。

2.影响因素及分析

供应方面,新季花生已经基本采摘完毕,进入流通领域。从产量上看,新花生单产大幅增加(山东550-600斤/亩,河南),且含油率提高(平均来看,山东花生含油率由40%左右提升至45%左右,河南花生含油率最高可达48%),两者综合下来基本能够弥补种植面积下降(山东种植面积减少12%左右,河南减少7%左右,河北略增加,东北持平,整体种植面积减少)的影响,本年度花生呈丰收局势。前期河南遭受暴雨,主要影响了春花生,而春花生占比比较少,且受灾地区非花生主产地,因此暴雨对河南花生的产量影响相对较小。旧作库存角度,前期当前油厂陈花生库存充足,产成品累库严重,油厂采购新米的动力并不足。

需求方面,整体来说,油料米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但去年以来由于疫情的扰动,使得需求上产生了三方面的影响:一、居家隔离期间小包装花生油需求骤升,如今疫情防控结束,小包装花生油的需求也随之下降;二、随着疫情逐渐远去,社会经济流动性向好,食用花生米的需求将得到提振;三、对外出口角度,上半年由于花生价格高企且国际运费暴涨,导致出口日韩以及欧盟等国的花生数量相比于往年少了很多。但随着国外疫情逐步控制,新季花生的出口需求将有所好转。

3. 结论及策略

综合来看,新季花生米丰产格局基本确定,叠加陈米库存偏高,产成品累库严重,因此新季花生的供应偏宽松。需求上,疫情之后家庭用小包装花生油的需求下降,出口花生米数量也下降,导致短期内花生需求不佳,油厂采购动力不足。但后期随着国外疫情逐步控制,新季花生的出口需求可能将有所好转。整体来说,短期供需偏宽松格局,盘面下方仍有一定空间(300-500元/吨)。(姜颖)


6

铜:降准预期炒作,铜价表现强势

1.市场表现

本周铜呈现震荡后大幅上涨的走势沪铜2111合约收于73820元,周上涨4980元。

技术上,沪铜指数连续两天大幅放量上涨,5日均线拐头向上,短期表现强势。

2.影响因素及分析

9月中国CPI同比上涨0.7%,CPI同比涨幅已连续四个月下滑;9月PPI同比上涨10.7%,创下2006年以来的历史新高,PPI与CPI剪刀差进一步扩大。从历史规律上看,PPI与CPI剪刀差与铜价呈现正相关关系。

由于国内经济出现回落,并且未来数月都有巨量MLF到期,以及地方债发行提速带来压力,周初,市场普遍认为在今年年底之前,央行将会进行一次降准。今日,因央行开展5000亿元MLF等量续作,市场对央行降准的预期有所减弱。

下游需求方面,电缆是铜最大的消费端,虽然目前电网投资完成额离全年计划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从月度完成额看,仍没有丝毫“赶工”的迹象。空调、冰箱、传统汽车延续弱势表现,只有新能源汽车产量数据较为亮眼。

上周,上期所铜库存增加0.6万吨至5.0万吨,社会库存增加1.3万吨至9.2万吨,均处于历史极低为。虽然精炼铜产量有所回升,国家抛储也一直在进行,同时下游消费需求也表现不佳,但国内铜显性库存却一直在下降,仅仅因国庆放假才出现了一次增加。笔者认为:低库存是当期支撑铜价的最主要因素。

3.结论及策略

目前最主要的支撑因素仍旧在于低库存,虽然抛储持续进行,精炼铜产量也在回升,但国内铜显性库存始终处于低位,这使得当前铜价在下方有较强支撑。本轮有色金属上涨,由锌推动,当前金属全面普涨,近期铜价表现强势,建议观望。(蒋一星)


7

铝:限电减产范围扩大,铝价再创新高

1.市场表现

本周沪铝呈现震荡上升走势沪铝2111合约收于24355元,周上涨1600元。

技术上,沪铝在盘中再度创下阶段性新高,均线呈现多头排列,近期沪铝价格走势较为强势。

2.影响因素及分析

进入10月,电解铝行业的全国性限电范围又有所扩大,青海和宁夏地区电解铝企业收到限电限产通知,青海计划在当前运行基础上减30%,宁夏一家电解铝厂计划减产约8万吨/年。目前动力煤价格持续上行,预计缺电问题仍会持续。

上周,荷兰铝生产商Aldel的首席执行官表示:由于目前电价高企,该公司将暂停原铝生产。Aldel是荷兰唯一的原铝生产商,年生产能力为11万吨原铝和5万吨回收铝。从近期的铝价走势来看,外盘表现明显强于内盘,海外同样也面临电力供应紧张问题。

周三,据印尼国家通讯社安塔拉报道,印尼总统计划停止出口未经加工的铝土矿。印尼是我国第三大铝土矿进口来源国,今年前8个月,印尼向中国出口铝土矿共1021.4万吨,仅次于几内亚和澳大利亚。9月初时,几内亚出现军事政变,同样引发市场对铝土矿供应的担忧。

周四,贵阳、百色两地的氧化铝市场平均价为3890元/吨,较上周五增加了25元/吨,氧化铝价格继续回升。据了解,十月初,西澳氧化铝成交价格上涨至470美元/吨以上,较节前价格上涨了5%,逼近年内新高。电解铝冶炼成本继续上行,冶炼利润被大幅压缩。

3.结论及策略

由于氧化铝以及动力煤价格持续上行,目前电解铝冶炼利润已经被严重压缩,成本端将对电解铝价格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进入10月,全国性限电范围再度扩大,海外铝厂同样也因电力供应问题而出现减产。近期沪铝价格或将延续偏强的表现。(蒋一星)


8

镍:短线易涨难跌

1.市场表现

本周,沪镍偏强运行,近几日受到有色金属全线走高带动。今日涨2.6%。与9月中下旬的悲观下行氛围完全不同。

今日,沪镍主力2111合约收于147390元/吨,周涨幅5160元/吨。       

2. 影响因素及分析

宏观方面,国内9月PPI同比上涨10.7%,CPI同比上涨0.7%,CPI与PPI剪刀差进一步扩大。9月新增社融2.9万亿人民币,增速创新低。M2同比增长8.3%,M2-M1剪刀差连续五个月呈扩大趋势。国家层面,保经济增长的决心不变。四季度有望加强跨周期调节,加码积极财政政策。

SMM,今日,金川镍报价146100-146450元/吨,升水1400元/吨;进口镍145500-146200元/吨,升水750元/吨。菲律宾红土镍矿涨至123.5美元/湿吨(1.8CIF)。电池级硫酸镍报35750元/吨。山东、江苏地区高镍铁出厂价小幅上涨报1450-1460元/镍。低镍铁价格持稳报4750元/吨。

SMM,2021年9月全国电解镍产量约1.43万吨,环比减少2.8%。主要减量或因吉林某厂停产检修导致。其他地区生产较为稳定。预计10月电解镍产量为1.4万吨。9月全国镍生铁产量大幅下降,环比降低25.22%至3.01万镍吨,主因能耗双控升级和限电发酵。预计10月镍生铁产量仍要下降,至2.9万镍吨。9月全国硫酸镍产量2.79万金属吨,同比增101.2%。预计10月产量环比增6.87%至2.98万镍吨。

电解镍进口窗口持续打开,国内产量稳定。镍矿港口库存低位回升,但价格较高。国产镍铁产量明显下滑,但进口量有所增加。硫酸镍进口增加趋势不改。

下游不锈钢限产发酵,但不断传出复产消息。新能源需求仍抬升。目前纯镍对镍铁已贴水。即新能源侧带给纯镍端的溢价已被产业链消化。

据悉,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4万辆,同比增长202.1%,环比增33.2%。1-9月新能源车零售181.8万辆,同比增长203.1%。正逐步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

整体看,镍端因下游限产带来的悲观情绪有所改善,成交变好。又因库存持续偏低,下方空间有限。短线易涨难跌。

3.结论及策略

沪镍库存持续偏低,下方空间有限。在近日有色金属全线上涨带动下,短线易涨难跌。(李志超)


9

不锈钢:仍有向上空间

1. 市场表现

本周,不锈钢窄幅震荡。触及布林中轨后受到支撑。

今日,不锈钢主力2111合约收于20780元/吨,周涨幅240元/吨。

2. 影响因素及分析

近期,市场多空分歧明显。成交虽然不错,但不少产业人士觉得价格已经较高,年内高点已现。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偏保守。盘面不会被市场裹挟。现货价格坚挺,盘面该挫也会挫。同理,成交不佳,盘面拉涨也不含糊。

今日,无锡市场主流304民营热轧报至20250元/吨。304冷轧2.0四尺毛边价报至21200-21900元/吨。当前,无锡市场德龙冷轧现货基价21000元/吨,提货均价20000元/吨。

供应方面,收缩继续。据SMM,9月全国不锈钢产量222.46万吨,环比降20.9%,同比降19.7%。今年1-9月不锈钢累计产量2478.2万吨,累计同比增17.1%。预计10月份产量约219.4万吨,其中300系仍处于下降趋势,环比9月小幅下降1.6万吨至116.2万吨。10月后政策尚不明朗,大概率限电影响将超半数持续。尽管可能会有政策性引导或变化,限产仍是中期因素。

原料受限明显,价格强势。周内高镍铁陆续出现1430、1445、1460元/镍的钢厂采购价。甚至有少量1500元/镍的成交价。印尼能矿部公布10月镍矿内贸基准价格,较9月上涨1.3%,涨势有所放缓。NI1.8% FOB 46.68美元/湿吨。高碳铬铁方面,9月国内产量环比降19.8%,且10月产量仍有下降预期。不过,青山集团10月份高碳铬铁招标价9995元/50基吨(含税到厂现付),环比9月持平。

关于需求,笔者持续偏乐观。前期市场情绪和订单均不佳的时候,库存也仅为小幅波动,未见明显累库。这说明市场的消化量是有想象空间的。而眼下,若海运费下降后,外贸再起,配合国内需求持续释放,不锈钢行情再起或可期待。

3. 结论及策略

或可期待一波需求向好带动的行情。当然,限产这个中期因素也不可忽略。关注钢厂复产消息。另外,也要关注行业政策和库存的变化。(李志超)


10

PVC:短暂回调,需求支撑良好

1.市场表现

PVC2201合约本周收于价格11495/吨,较上周下跌305元。市场悲观情绪导致下跌,但PVC基本面未曾改变,拐点可能尚未到来。

2.影响因素及分析

成本方面,目前高价的支撑主要来自原料电石的生产成本。电石价格受到电价及兰炭价格的直接影响。当前内蒙等地对于高耗能企业电价上浮,电价在冬季煤炭紧缺问题缓解前,都将保持高位。同时,冬季为了保障民生供暖及供电需求,煤炭流入化工端使用的情况,将会减少。综合来看,PVC原料供应紧张,在采暖季结束前都不会得到缓解。乙烯法PVC本身产能占比不大,即使开工率上升至高位对于国内PVC供应增量也不会很大。

需求方面,数据显示房地产业的确受到了政策抑制,销售数据明显下降。但是房地产销售数据是建筑材料用量的前置指标。从销售到竣工至少有一年的前置时间,也即是说PVC在房地产端的用量明年可能会出现下滑。对第四季度房地产竣工旺季时PVC的用量影响不大。    虽然,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抑制房地产企业贷款,导致今年新增施工面积同比减少,但是竣工面积略微高于往年同期水平。这也利于企业资金回流,保障年末现金流平稳。所以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四季度的重点在于保障竣工,PVC消费在四季度同比未必会下降。

3.结论及策略

综合来看,在PVC供应紧张未解决之前,现货价格不可能下跌,期货的超前超量下跌,更多的是市场情绪表现。长期趋势而言,PVC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袁玮)


11

玻璃:需求不足,后期继续看跌

1.市场表现

FG2201合约本周收于价格2367/吨,较上周下上涨47/吨。

四季度检修的概率较大,尤其是在今年金九银十旺季需求失落的情况下,四季度主动放水冷修的概率会增大。

2.影响因素及分析

供给方面,玻璃厂库存仍然在继续攀升,尤其部分大型玻璃厂库存压力极大。这是制约当下玻璃企稳上涨的关键因素。由于大型玻璃厂价格高,库存高。降价会导致其他玻璃厂跟跌,仍然无法去库,因此只能依靠市场需求实质性提升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新点火:重庆万盛福耀玻璃600T/D二线9月25日点火复产;甘肃凯盛大明光能科技600T/D浮法一线9月28日新点火;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1200T/D一线9月29日点火投产,计划生产白玻。供应端同比增速开始从17%回落12%,供应仍处于高位四季度待点火还有3条产线,待冷修接近10条。目前玻璃产业链利润仍处于高位,预计冷修积极性不高,新增量也不大。

需求方面,部分加工厂表示订单较往年高峰期相比下滑30%。同时付款条件和回款情况不佳,是限制接单的主要原因。各个区域限电措施大大降低了开工率,使得加工厂被迫放缓开工进度。对原片采购目前以刚需采购方式,原片库存较低,2-3天左右使用量。此前高峰期部分加工厂原片库存达到过20天以上。

3.结论及策略

综合来看,终端需求无疑已经放缓。关注四季度房地产政策的微调,目前仍处于竣工端大周期,观察库存是了解需求的最重要指标。建议观望,或者做反套,短期建议轻仓逢高做空。(袁玮)


12

橡胶:汽车产量环比显著回升,进入供需双增阶段

1.市场表现

本周,天胶期货宽幅震荡,一度再次冲高至15000/吨上方,受整体商品大幅下跌氛围的影响,快速跌至14000/吨附近后再次回升。天胶现货价格先涨后跌,累计小幅上涨,300/吨,至13700/吨;丁苯橡胶在本周大幅上涨1500/吨13900/吨。本周,RU2201报14755/吨,较上周涨355/吨。

2.影响因素及分析

ANRPC数据显示,9月份天然橡胶主产国的天然橡胶产量为112.4万吨,环比增加4.3万吨;同比增加6.3万吨,同比增幅6%。从单月112.4万吨的产量数据看,与历年同期相比处于偏高水平,仅略低于2018年,高于其他年份。环比和同比增幅数据看,9月较上月明显下降。1-9月,累计产量822.7万吨,去年同期770万吨,同比增长6.8%,较2019年同期下降2.2%。从天然橡胶产量的季节性规律看,10-11月处于季节性增产阶段,产量还将环比上升,产量处于历年较高水平。11月底,逐步开始停割胶,12月份天胶产量可能会出现回落。但从2019-2020年看,最高的产量出现在12月,之前多年在12月份出现产量环比下降。

截至1014日,全钢轮胎开工率58.5%,较国庆节前上升4.7个百分点;半钢轮胎开工率54.5%,上升4.5个百分点随着汽车产量回升,下游需求有所好转,国内轮胎厂开工率有望继续回升

9月,我国汽车产量207.7万辆,环比上升20.4%,同比下降17.9%,较2019年同期下降6.1%。9月实现销量206.7万辆,环比上升14.9%,同比下降19.6%,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9.1%。乘用车销量实现175.1万辆,环比增加12.8%,同比下降16.5%,商用车销量实现31.7万辆,环比增加28.2%,同比下降33.6%。乘用车芯片供给出现好转,产销量逐步恢复。预计10月缺芯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需求好于供给”的趋势不改,补库存机会明确。三季度商用车销量下行压力较大,符合市场预期,预计四季度行业销量有望逐步回暖。

库存方面,国内港口库存继续下降,主要是到港偏少导致的,RU仓单整体持续增长,RU 仓单20.7万吨,20号胶仓单库存近期也有所上升,最新仓单2.8万吨仓单总量不高,但仓单库存持续增长对天胶价格也有不利影响。

基差方面,天胶现货略强于期货,基差小幅走强,最高735/吨最新-815/吨。天然橡胶与合成胶的价差方面,合成胶价格因成本上升和限电限产影响,本周大幅度补涨,目前合成胶价格变为略高于天胶。

3.结论及策略

9月天胶产量继续环比回升,单月产量处于历史高位水平,10-11月处于季节性增产阶段,产量还将环比上升。近期,合成橡胶大幅度补涨,为天胶价格起到了支撑作用。9月份,我国汽车产量环比显著回升,乘用车芯片供给出现好转,预计10月缺芯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汽车行业补库存机会明确。四季度,天胶供需环比双增,行情走势要看最终的供需矛盾。短期持续性上升的动力不足,操作上建议滚动做多,在持续多单基础上,部分仓位滚动操作(贾万敬)


13

PTA&短纤:PTA供应继续收缩,短纤价格创上市以来新高

1.市场表现

本周,PTA期货价格宽幅震荡,短纤的表现相对较好。PTA现货价格先惯性上涨,后明显回落,短纤现货累计涨幅较大煤炭带动乙二醇涨停,棉花带动短纤一度强势涨停,从技术上看,短纤创上市以来的新高,上方空间打开,但要适当注意冲高回落的风险。

本周,TA201合约报5540/吨,周118/吨;PF201合约报8458/吨,周涨610/吨。

2.影响因素及分析

美国至10月8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增加608.8万桶,预期增加70.2万桶,前值增加234.5万桶,库存增幅录得2021年3月5日当周以来最大,美国原油商业库存连续3周出现累库,当周,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增加10万桶至1140万桶/日。欧佩克下调了今年全球石油消费量的预期,由于今年前9个月石油消费数据下降,不过第四季度总需求被上调了12万桶/日至9982万桶/日。OPEC+会议决定10月份依然维持增产40万桶/日的前期计划,美国政府持续呼吁OPEC+采取更多行动,市场预期,11月OPEC+将增产计划调整为80万桶/日。目前市场对原油的预期非常乐观,尽管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原油价格继续保持强势。

PX的价格看,9月份原油价格上涨对PTA的成本提升作用并不明显。PX加工价差127-180美元/吨先继续压缩后有所回升,上游原油价格上涨并未顺利传导至PX,10月份PX或出现补涨。由于PTA开工率大幅下降,PX需求减少造成PX价格表现相对较弱,预计后期PX加工费会出现提升。

101日的当周PTA产量96.5万吨,较上期增加8.9万吨根据开工率变化下期产量会再次下降10月8日逸盛大连600万吨/年的PTA装置意外短停,使得PTA开工率再度下降,最低降至60.2%,目前回升至66.2%,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本周,聚酯开工率小幅回升呈现供应端下降,而需求相对稳定国庆节之后,PTA加工费情况继续好转,一度上升至1000元/吨以上,目前在760元/吨附近

短纤方面:本周短纤加工费明显回升,达到1300元/吨以上,这个加工费水平下企业已经有一定的利润空间。预计,后期短纤开工率将会出现显著回升

本周,PTA开工率再次大幅下降、聚酯和织造相对稳定,目前PTA和短纤的加工费水平下,生产企业已经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后期,有望驱动开工率出现明显回升。

3.结论及策略

尽管原油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但在非常好的市场预期下,仍然保持强势。PTA大装置意外短停,开工率再次大幅下滑。目前PTA和短纤的加工费水平下,生产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利润空间,有望驱动开工率出现明显回升投机做多需要特别注意价格冲高回落的风险,暂时不宜做空;产业客户在PTA加工费1000元/吨、短纤加工费1500元/吨上方进行锁定加工费的操作。(贾万敬)



14

动力煤:现货高涨基差仍大,关注能耗双控成效

1、市场表现

节后市场煤货源紧张,下游补库亦使供应形势继续恶化,现货价格大幅走涨。2201合约报1692元,大涨430元。秦港动力煤价格继续走高,5500平仓价格2300元/吨,涨450元。

2、影响因素分析

产地方面,陕西地区供应偏紧,区域煤价延续涨势,部分煤矿以保长协为主,下游及终端拉运积极性不减,煤价依然高企;内蒙地区在保供政策下,大多以保电力用煤为主,核增产能煤矿积极响应签订保供合同,市场货源整体偏紧;山西地区晋北矿区产销政策,报价坚挺.矿山安监局表示,目前已有153处煤矿符合保供条件,可增2.2亿吨产能,预计四季度可增加煤炭产量5500万吨。实际能否达产有待观望。

港口方面大秦铁路秋季集中检修开始,预计至28日止,运量受到一定影响。环渤海库存较节前有所累库,秦皇岛港存410万吨,站稳400万吨大关;曹妃甸港存832.5万吨,京唐港区库存则为373.8万吨。目前煤企保供力度增大,但贸易商组织货源困难,可售资源有限,优质低硫煤货源紧张,市场报价高位混乱,节后贸易商出现惜售情绪。国际间煤炭供需缺口同样有扩大趋势,进口煤紧张局面延续,市场需求较好,报价持续走高,此前传言的澳煤卸货并无通关信息,从全球供需平衡角度来看,即使开放澳煤进口,仍无助于改善进口资源紧张的问题。解决动力煤供应问题仍需回到核增产能这一路径上来。

需求方面,在能耗双控及碳中和政策的影响下,制造业高耗能企业生产受限,工业用电需求有所缓解,但从9月起,华北电网节前要求采购足量冬季用煤;东北区域警戒线以下电厂要求库存提升至合理水平,淡季采购不减,这则导致冬季耗煤需求将很大程度上前置至9、10两月。目前,仍需关注能耗双控下,下游工业需求降低能否对煤炭的供应形成进一步的缓解。

3、结论及策略

当前动力煤期货价格上涨主要源于煤电脱钩后现货上涨所带来的基差修复驱动。尽管各部门采取多种手段应对价格上涨、能耗双控的范围不断扩大,但其价格仍取决于实际的供需关系。当前北方冬储提前进行;国家储备仍在建立中,同时核增产能虽持续推进,但周期较长,短期内收效一般,供应缺口仍难以得到实际改善。在现货继续向上的情况下,01合约仍将继续走高。后期需关注港口的现货价格能否止涨,若兑现,则期货价格有望转入高位震荡。中长期来看,需密切关注能耗双控政策的持续性以及对需求的实际影响,若未来平稳过冬的目标逐步兑现,则届时煤价有望回落。(沈祺苇)


15

钢市:弱势经济数据兑现,关注能否利空出尽

1、市场表现

节后公布的经济数据低迷,需求恢复情况不及预期叠加限产阶段性放松,带动市场空头情绪走强,钢价大幅回调,成材利润收缩明显。2201合约报5515元,跌235元。现货方面,上海HRB400,20mm螺纹现货报价5830元,下跌70元

2、影响因素分析

本周Mysteel调研247家钢厂数据显示:高炉开工率为78.07%,环比上周增0.55%,同比去年降10.34%,高炉产能利用率80.66%,环比增0.72%,同比降12.25%;日均铁水产量216.22万吨,环比增1.92万吨,同比降31.07万吨,钢厂盈利率88.74%,环比增2.16%,同比降1.3%。节日后,部分地区能耗双控政策有放松迹象,但近日,北方已出台26+2城市的冬季环保限产计划,在采暖季和冬奥会因素的双重叠加下,北方四季度限产预计仍将维持在当前水平,而同时江苏等地区也出台了新一轮的限产文件,能耗双控政策大概率将持续执行,同时亦可匹配同比衰退的需求。而气候预期来看,未来3个月冷水进一步加强,将进入“拉尼娜”状态,即表明出现冷冬的可能性较大,冬季能耗压减大。本周螺纹产量继续回升,报276.55万吨,增11.39万吨,但仍处于同期的绝对低位。

需求方面,节后成交仍显不温不火,每日成交数据维持在20万吨以下,同比去年跌幅明显。9约信贷规模延续收缩,基建制造仍未发力;而地产端,年底进入债务集中偿还阶段,高负债房企流动性出现危机,建筑企业资金短缺,开工进程延缓。下周需关注房地产数据的公布,预计较为悲观,或带动期价再度下跌。而利空出尽后,年底地产仍有赶工期的需求;基建端今年部分专项债延至年底发行,届时资金充裕,用钢需求有望迎来增长,叠加供给受限持续的因素,预计后期缺货、缺规格现象将进一步凸显。

本周消费数据报323.72万吨,环比增75.71万吨,尚未回到节前水平。库存方面,厂库数据报235.14万吨,环比减2.79万吨;社会库存报615.22万吨,环比跌44.38万吨,去库速度仍有望进一步加快。

3、结论及策略

本周除现货消费恢复情况不及预期外,市场还交易了经济数据低迷的预期,下周房地产数据公布后,利空因素有望暂时出清。四季度地方债发行提速,宽松经济政策有望持续介入,带动钢材需求增加,在供应收缩的情况下,四季度钢材缺规格、缺货的可能性正在上升,钢材价格有望再度冲击前高,而成材利润在经过近期的回调之后,四季度有望再度走扩。风险在于市场畏高情绪发酵,抑制市场需求;部分大型高负债房企经营状况恶化,进一步引发系统性风险;下游生产受到能耗双控影响加剧,需求同样走弱。(沈祺苇)


16

焦炭:仍有向上冲击的动力

1.市场表现

本周,焦炭冲击前高。近期,山东地区下发控制焦炭产量的通知,加之吕梁地区因能耗以及产能合规方面的督查,个别不合规焦企已焖炉,部分焦企检查期间停止出焦,焦炭区域性产量或将下滑。

技术分析:焦炭2201合约处于B浪反弹,在基差的拉动下,预计将反复冲顶。

今日,主力2201合约报4105.5/吨,周涨幅600.5元/吨。

2.影响因素及分析

当前,影响焦炭的主要因素是:1、钢厂压减产量,2、焦煤紧缺将缓解。

供给方面。据Mysteel统计的独立焦企全样本数据:剔除淘汰产能的利用率为74.4%,环比上周减1.4%;日均产量63.3万吨,减0.9万吨;焦炭库存130万吨,增21万吨;炼焦煤总库存1346.6万吨,减22.7万吨,平均可用天数15.99天,减0.04天。钢厂方面,据全国110家钢厂样本:焦炭库存411万吨,增2.2万吨,平均可用天数14.73天,减0.49天。库存出现拐点,有累库趋势。

近日,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21-2022年采暖季钢铁行业错峰生产的通知。2021年的压减任务为:确保完成本地区粗钢产量压减目标。分生产区域来看,考虑到天津地区2020年开始淘汰落后产能,邯郸地区也逐步推进淘汰1000m3以下高炉,唐山地区目前大部分钢企仍然按照30%年度限产任务执行停限产,据Mysteel跟踪数据显示:1-9月份河北省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1.17%,已压减粗钢产量约2119万吨。而山东、山西及河南地区从采暖季开始需执行20-40%的限产比例。整体影响粗钢产量约969万吨,日均影响约13万吨。

需求方面。据本周钢联数据,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78.1%,环比上周增加0.5%,同比去年下降10.3%;日均铁水产量216.2万吨,环比增加1.9万吨,同比下降31.1万吨。样本钢厂日均铁水产量和进口矿日耗环比有所回升,对炉料消耗有所提振。步入十月,在压减粗钢产量政策执行的背景下,“能耗”双控有边际放松的迹象。

焦化利润方面。全国平均吨焦盈利322/吨。近期,焦炭现货价格持稳运行,焦钢双方虽有博弈,但在市场供需没有明显失衡的前提下,焦价并没有出现涨跌变化。而成本端焦煤价格继续坚挺,部分配焦煤价格近期再次上涨,直接拉升了焦企入炉煤成本。此外,部分限产幅度较大焦企无幅产品收益,且余热发电量不足,固定成本增加,整体盈利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3.结论及策略

当前,天津港准一级冶金焦报价4310元/吨,基差上来看,焦炭仍有300点的上涨空间。近期,钢厂开工回暖,对炉料需求有所提振,而供应端焦化企业又有产量控制的任务,成本端焦煤价格仍旧居高不下,这将直接导致焦炭价格易涨难跌。短期看,焦炭仍有向上冲击的动力(刘志诚)


17

铁矿石:震荡式向上

1.市场表现

本周,铁矿石小幅回落。基本面上,现货市场情绪有所回暖,中高品矿价格出现止跌反弹。青岛港金巴布粉矿报768元/吨。

技术分析:日线上,主力2201合约进入阶段性触底反弹阶段,预计时间第一阶段持续至11月中旬,随后一个月期的B2浪下跌至12月中旬,紧接着配合春节备货行情,走出B3浪反弹。

今日,主力2201合约报723.5元,周跌幅39元/吨。

2.影响因素及分析

当前,影响铁矿石市场主要因素:1、压减粗钢产量政策,2、成材消费旺季落空,3、发运宽松。

库存情况。港口进口铁矿库存为13898.2万吨,环比增478.9万吨;日均疏港量267.4万吨,降6.8万吨;在港船舶数208条,增4条。钢厂进口铁矿石库存总量为10375.5万吨,环比增加242.7万吨;当前样本钢厂的进口矿日耗为265.8万吨,环比增加1.6万吨,库存消费比39.03,环比增加0.68。目前来看,铁矿的港口库存仍处于累库状态,由于限产政策执行较严,钢厂的采购偏于谨慎。

需求方面。据本周钢联数据,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78.1%,环比上周增加0.5%,同比去年下降10.3%;日均铁水产量216.2万吨,环比增加1.9万吨,同比下降31.1万吨。样本钢厂日均铁水产量和进口矿日耗环比有所回升,炉料端消耗有所提振。步入十月,从微观产量数据来看,“能耗”双控有边际放松的迹象。

发运方面。澳大利亚巴西铁矿石发运总量2412.6万吨,环比减少331.6万吨,其中澳大利亚发运量环比减少96.1万吨至1704.3万吨,巴西发运量高位回落235.5万吨至708.3万吨。具体到矿山,力拓发运量由高位回落138.1万吨至574.1万吨,BHP发运量小幅下降37.4万吨,FMG发运量环比增加64.5万吨,VALE发运量环比减少131.9万吨至607.1万吨,巴西其他中小型矿山中CSN减量较大。中国45港口到港量2456.2万吨,环比增加28.6万吨。其中,澳矿到港量1752.1万吨,环比增加145.6万吨;巴西矿到港量环比减少188.6万吨至364.5万吨;非主流矿到港量环比增加71.6万吨至339.6万吨。随着矿价跌至低位和海运成本的上升,来自发运方面的压力有所缩减。

3.结论及策略

当前,在发运方面,来自供应端的压力有所缩减。而从铁矿需求端来看,受限产政策影响,各省压减粗钢产量仍在按部就班执行,但有边际转暖的迹象。目前看,钢厂库存由低位回升乃反弹的动力,但是从整体供求平衡的角度看,铁矿在未来两个月仍然偏过剩。因此,支撑反弹的驱动因素尚且不足以支撑行情向纵深发展。总的来看,铁矿石价格在供需双弱的背景下,反弹空间受限,将表现为下跌、反弹、下跌、反弹。(刘志诚)


作者:国联期货

公众号:国联期货

发布时间:2021-10-15 17:16:23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