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差_一致预期形成!年底风暴将至又该放松地产了?
由 时晨晨|财经时差 发表于2021-10-14 23:11:51
一致预期逐渐形成,年底风暴将至,中国也将采取行动。
在上一篇文章中,当下全球陷入滞胀,而全球央行的选择是,放弃经济增长,遏制通货膨胀。
美国通胀已经接近失控,9月份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5.4%,连续第5个月同比增长超过5%,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年度涨幅。
这个时候了还嘴硬,说美国的通胀只是暂时的?自欺欺人嘛。
财政决定方向,货币决定节奏。
美国在践行MMT理论,总体上对通胀的容忍度大幅提升,所以宽松是大趋势。
问题是,货币宽松就是一剂毒药,带来短暂的快乐,引发长期的痛苦,而通胀就是表现。
现在,美国通胀已经连续5个月超过5%,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表示,明年年中结束taper。
由此推断,美联储最早将于11月份开启taper,边际收紧货币政策,这是市场一致预期。
美国是全球央行的标杆,全世界所有央行都被迫跟随其行动,四季度全球货币政策大转向,这也已经成了市场一致预期。
之前的市场狂欢,大宗商品、美股、美房、欧债等等,全是靠疫情释放的史无前例的货币洪水。
如今,货币洪水猛兽即将退却,市场也变得极其脆弱,风暴来袭成为一致预期。
01
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最特殊,那就是中国。
我们先看两组数据:
1、10月14日,中国9月通胀数据公布,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价格冰火两重天。
9月,CPI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0.7%,环比走平于0.1%;核心CPI同比走平于1.2%。
PPI环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0.7%,涨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
放到历史中,9月份PPI超过2008年8月全球金融危机时10.1%的涨幅,创下1996年以来的新高。
今年1月以来,伴随着PPI增幅首次转正,CPI-PPI剪刀差之后持续走扩,9月份数据创历史新高。
2、9月社融存量同比进一步走低0.3个百分点,至10.0%,排除基数因素后,两年平均的社融增速也小幅下降了0.1个百分点,至11.7%。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2327亿元。分部门看,居民户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幅度弱于2019和2020年同期。
也就是说,社会融资和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太差劲了,不仅低于预期,而且下滑趋势没丝毫停止的意思。
这次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信号,M0增速也大幅下行,同比增长仅5.5%,较上月下滑0.8个百分点。
这是个相当重要的信号,这意味着资金的风险偏好在明显下降,风险交易也在明显冷却。
02
如何理解这两组数据呢?
先看第一组数据,很明显,PPI飙升就是大宗商品惹的祸。
中国正在经历的“煤荒”、以及“电荒”,不仅导致整个上游价格暴涨,还直接影响了大家正常的工作生活。
我们在《形势严峻!“整个电网有崩溃的危险”》文章中,我们查看了中国煤炭产量、中国煤炭进口量,发现这两个数据都没有太大变化,波动完全在正常范围之内。
然后我们又查看了中国的发电量,发现这个数据也没太大变化。
总的供给没太大变化,怎么就造成“煤荒”和“电荒”了呢?因为需求急剧扩大了!
全球能源危机也一样,从总量上看,供给没太大变化,有些指标下降,完全在正常范围之内。
但是,之前的货币洪水猛兽导致,需求急剧飙升。
还是那些煤、还是那些气、还是那些电,但是政府突然发了很多钱,大家都去买东西,自然就短缺了。
物质就那么多,钱突然多了,单价自然就上来了,全世界都在涨价,粮食、房子、股市等等。
所以,一个结论是,为了平抑上游价格上涨,满足老百姓正常生活需要,适当的减少总需求,是应有之举。
也就是说,收紧货币才是解决之道。
再看第二个数据。
社融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失速下跌,并且威胁到了基础货币M0。
我们必须清楚一个事实就是,当今的经济,全靠负债推动,全靠金融推动,虽然有各种弊端,虽然也一直寻求转型,但是这是不争的事实。
也就是说,金融数据下去了,宏观经济一定会下去。
如何提升金融数据?放松货币政策嘛,降准嘛!
我们看到第一张图中,市场预期,唯一一个货币宽松,甚至采取降准措施的就是中国。
分别于今年四季度、明年二季度,以及明年四季度各降准一次。
把数据1和数据2放在一起,我们看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
如果按照数据1的逻辑走,那么数据2会更差;如果按照数据2的逻辑走,那么数据1的数据会更差。
这就是当下的宏观困境。
我们的观点是什么呢?按照数据2的逻辑走,中国信用会进一步宽松。一个重要逻辑就是,美国收紧货币了。
在昨天的文章留言中,有朋友问,中国有没有在其他国家列表里面,也就是说,中国会不会跟着美国货币政策行动,被美国割一波韭菜呢?
我当时的回答就是:不会。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太大了,体量大到可以抵抗美国的操弄;另一个是,中美经济脱钩,经济周期不同步。
实际上,在6月30日,我们就发表文章《面对外部冲击,央妈都准备好了!》,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理由有个4个:
1、6月10日的陆家嘴会议上,央行口径就开始变化,郭树清已经把问题说的很清楚了:
国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资产泡沫、通货膨胀、产业链受损、外溢效应,要警惕这些风险;
2、潘功胜提醒的更直接,警惕国际金融市场高位回调的风险。
3、6月28日,央行对当下大环境给出了定调,强调“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要求“防范外部冲击”。
4、6月29日,王毅提醒,二十国集团成员应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避免自身举措的负面效应外溢,确保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所有风向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即国际市场有风险,中国好对冲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放松货币。
结果,7月9日,央行全面降准,大超市场预期,释放1.1万亿规模的资金,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判断。
相比6月份的未雨绸缪,现在美国taper马上准备启动,全球市场风暴也就在眼前,中国需要采取行动:降准。
再延伸一下。
我们在《香港抛弃房地产》文章中介绍过,在房地产主导下,房地产是一切信用派生的核心,是一切产业的核心。
房地产行业既是信用派生的源头,也是信用派生的主体,逻辑如图:
结合当下失速的金融数据,这个数据传递的一个信号是:又该放松地产了?
作者:时晨晨|财经时差
公众号:财经时差
发布时间:2021-10-14 23: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