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差_能源危机爆发滞涨幽灵凸现美国“收割”全球的时刻到了!
由 时晨晨|财经时差 发表于2021-10-12 22:29:42
借钱是要还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全世界还债的时刻到了!
10月12日,A股市场暴跌,原因之一就是,能源危机全球范围内蔓延,全球滞涨风险担忧升温。
能源危机,不是谁随便乱下的定义,而是希腊能源部长说的,原话是“一次国际性的能源危机”。
01
全球能源危机的主要表现就是,欧洲正在遭遇“油荒”和“气荒”。
比如,英国民众疯狂抢购燃油,超过1/4的加油站无油可加。而欧洲其他国家主要缺天然气,各国库存严重告急。
目前德国天然气库存量仅为64%,去年同期约有90%;整个欧洲,库存缩减规模创纪录第二高位,库存降至三年来最低水平。
中国的表现是“煤荒”。不少发电厂储煤急剧下降,不少发电厂储煤不足7天,有的甚至不足2天。
从价格上看,能源危机更加恐怖!
天然气:全球天然气的价格上涨了121.6%,欧洲天然气涨势最凶猛,相比去年低点,上涨了10多倍,荷兰今年涨幅就接近4倍。
油价:过去1年间,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96.9%,进入2021年以来,能源指数ETF(XLE)已经上涨了115%。
煤价:全球煤炭价格上涨了317.24%。
中国动力煤价格从去年最低的476涨到了1500元,而现货已经涨到了2000元以上,近一个月几乎翻倍还是供不应求。
电价:欧洲主要靠天然气发电,中国主要靠煤发电,所以欧洲缺气中国缺煤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结果:电荒。
整个欧洲大陆的电力价格从50欧元/兆瓦时,直接上涨200%,达到150欧元/兆瓦时。
中国的做法比较干脆,直接拉闸限电。今年以来广东、福建、东三省、江浙、北京和上海等等,工业用电都受限,甚至东北直接拉了居民用电,“整个电网有崩溃的危险”。(点击蓝色字体查看历史文章)
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调整电价,宣布将电价上浮上限从10%调到20%,企图用市场手段调节短缺。
蝴蝶效应煽动翅膀,宏观经济不会孤立存在,一个环节会影响另一个环节,能源价格一涨,带动下游产业价格都在上涨。
比如,受电价上涨影响,铝的价格已经从今年年初的每吨2000美元,飙升至现如今的每吨2900美元。
上游能源涨价会挤压下游产业生产空间,化肥、食品、矿泉水、可乐和芬达等等制造商担忧生存问题。
02
为什么出现能源危机呢?无非是供给和需求。
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过能源危机,比如1973年、1979年、1990年的3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危机导火索是,第4次中东战争的爆发,第2次、第3次石油危机爆发导火索分别是两伊战争、海湾战争。
传到逻辑是,战争爆发,原油的生产、供应中断,全球油价大幅上涨。
看见没,以往的能源危机,主要原因是供给出了问题。
而这次能源危机,主要是需求端问题。
我们先看一个消息:
9月30日,美国两党压哨通过临时性的短期拨款法案;10月6日,美国债务上限延迟至12月份。
这只是一个装样子给外国人看的把戏,“借债–印钱–还债–再借债”实质并未改变。
2020年,疫情爆发后,美国做了什么?救市,方式就是,史无前例的放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膨胀。
欧洲、日本、英国等等央行也被迫跟着大放水。
美国已经践行mmt理论,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是节奏而已。
奇怪的是,曾经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球并未出现,反而出现通缩。
我们在《放了那么多水 怎么就通缩了呢》文章中提到一个观点:
货币总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当时通缩的原因是,疫情还非常严重,全球“大停摆”,货币、商品等等都没动起来,货币乘数这头猛兽还在沉睡,等它醒来,一定是惊天动地。
现在它醒来了!全球价格也就起飞了!
再回过头看这场能源危机,我们先看中国的情况:
在《形势严峻!“整个电网有崩溃的危险”》文章中,我们查看了中国煤炭产量、中国煤炭进口量,发现这两个数据都没有太大变化,波动完全在正常范围之内。
然后我们又查看了中国的发电量,发现这个数据也没太大变化。
总的供给没太大变化,怎么就造成“煤荒”和“电荒”了呢?因为需求急剧扩大了!
全球能源危机也一样,从总量上看,供给没太大变化,有些指标下降,完全在正常范围之内。
最主要的导火索就是:疫情相对好转,解除大停摆,经济开始运作,货币乘数效应发挥作用,需求急剧飙升。
还是那些煤、还是那些气、还是那些电,但是政府突然发了很多钱,大家都去买东西,自然就短缺了。
物质就那么多,钱突然多了,单价自然就上来了,这不只局限于能源上,全世界都在涨价!
看看国际粮价:
2021年8月底,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粮食价格指数上涨幅度同比达33%,绝对水平距离2008年、2011年的高点仅“一步之遥”。(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截至2021年8月,玉米价格涨幅接近70%(最高时曾超过100%)、而小麦价格涨幅也接近50%。
看看全球房价:
今年一季度,土耳其房价涨幅位居榜首,上涨32个百分点;新西兰紧随其后,房价上涨22.1个百分点;同期,美国房价涨幅位居第五,上涨13.2个百分点,创下自2005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根据Case-Shiller房价指数,美国20个最大城市6月份的房价同比增长了19.08%,涨幅也较5月的17.1%有所扩大。
朋友们,这些都是平均数,如果换成等规模的资产,比如美国硅谷的房价,澳大利亚等国的核心房产,涨幅也都是50%以上。
同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03
通胀是,好事;大通胀就是,坏事。
现在的问题就是,通胀接近失控,恰逢经济增长停滞,也就是所谓的滞涨。
逻辑上,如果更想解决“滞”,那么应该放松货币政策,去刺激经济,结果就是经济数据改善,但是通胀进一步失控。
如果更想解“胀”,那么就应该收紧货币,压制需求来平抑通胀,最终的结果就是通胀下去的同时,经济可能就更差了。
现实中大家会怎么选择呢?基本上都会选择解决“胀”!
不管是70-80年代美国出现的“滞胀”,还是2008年以后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例如巴西等出现的“滞胀”,无一例外的结果都是各国央行最终都选择了大幅收紧货币政策,以牺牲经济为代价去压低通胀。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次能源危机或全球滞涨能维持多久呢?
前几次能源危机让美国付出了沉重教训,最长持续了两年多。
这一次不一样,因为这次能源危机,根源不是供给,而是需求。
相比于供给端出问题,需求端效果更加迅速。
毕竟增加供给,增加产能,需要钱到位,需要设备到位,需要安装,需要人,需要调试等等。总之,需要的时间比较久。
而需求端,只需要收紧货币,就解决了这次能源危机的根源。
信号就是,美联储进入收紧周期,今年年底taper,明年加息。
8月26日,全球经济的金丝雀,经济晴雨表韩国,央行突然宣布加息,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75%,这是三年来韩国央行首次加息。
世界就是不公平,大家都收紧货币,但是市场对其他国家收紧货币的看法是:央行加息,虽然遏制了通胀,但是更打击了经济。
所以,其他国家加息,大家会押注这个国家的货币下跌,会做空其货币。
就连英国也不例外。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数据显示,投机者正以逾两年来最快速度加大对英镑的做空,从而进一步打破了预期加息与货币升值之间的联系。
而大家对美元的看法是:流动性收紧,收益率提升,货币升值。
所以,美国收紧预期越强,美元也就越强,资本就越流入美国。
现在,因为拥有无与伦比的流动性且收益率优势扩大,美元避险货币的地位,超过了日元和瑞郎。
全球爆发能源危机,还债时刻快到了,但是付出代价的不是美国,而是全球其他国家。
途径就是:全球收紧货币,资本回流美国,支撑美国经济发展,其他国家血雨腥风。
另外,如果不出意外,陷入困境的国家又该向国际银行、IMF等国际组织求助了,但是代价就是债务削减。
万一走到这一步,这些国家后悔都来不及!
关注外汇头条,加微信whtt11,欢迎多多交流。
作者:时晨晨|财经时差
公众号:财经时差
发布时间:2021-10-12 22: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