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西_【新时代文明实践】着眼“一老一小”文明实践关爱服务有温度

由 河西区融媒体中心 发表于2021-10-13 17:34:04


百姓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河西区准确把握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关注“一老一小”,科学设计服务项目,让文明实践关爱服务更有温度。

校内课后服务是一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心工程。新学期,河西区出台课后服务试点方案,采取多维度举措,着力打造优质课后服务育人体系。充分考虑家长工作实际,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即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结束时间与家长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同时,指导各学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法治、科普、文体、艺术、劳动等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凸显办学特色,形成“一校一品”,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探索建立“三个一百”志愿服务团队,组建百人社区志愿者团队、百人高校志愿者团队、百人家长志愿者团队,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此外,河西区充分整合“五爱”教育阵地、快乐营地、儿童之家等未成年人活动载体资源,在课余时间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经典诵读、手工制作、科学普及等公益项目,推出一系列实招硬招,为学生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撑。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河西区广泛发动社会共建力量,区文旅局、教育局、司法局、科技局等部门单位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身优势在全区4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公益课程,创新推出“榕树课堂”,将“老年大学”开设到老年人的“家门口”,以文化融合养老的新方式将文明实践的种子扎根养老服务工作之中。此外,各街道社区积极推广老年人手机课堂、开展党员“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同步加大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依托已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为更多有意愿、有热情、有技能的志愿者提供公益服务的平台,选树志愿者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导更多人群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中,提升城区精神文明素养。同步实施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积分兑换”制度,更好地激发了志愿者融合、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实现了多元化力量、多方位服务、多角度发展,让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社会风尚浸润百姓心田。


记者:赵钰萁 李博

编辑:孙玮 李冬赫

转载须注明来源天津河西




“在看”我吗?

作者:河西区融媒体中心

公众号:天津河西

发布时间:2021-10-13 17:34:04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